微量元素作为动物机体多种酶和激素的必需组成成分(辅酶、辅基等)或激活剂,广泛参与各种生理生化过程,从而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由于常用无机盐的形式(如硫酸盐等)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生物学利用率低,价格便宜,以及受肉禽养殖和饲料成本压力,肉禽饲料和养殖企业普遍遵循传统使用较高剂量的无机复合多矿进行添加补充。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变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行业对以硫酸盐为代表的一类无机盐存在的利用率低排放污染大、安全隐患大、稳定性差、易吸潮、易解离,对饲料中维生素、油脂等氧化破坏大等负面效应认识的不断提高。在肉禽饲料中,寻求一种安全、稳定、高效、经济,低剂量添加可等效或更好的替代高剂量传统无机微量元素的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或方案进行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无机微量元素进行有机化,或者包被处理,在安全性、利用率方面有一定改善。鉴于前期实验室研究发现,不同剂型(不同有机、包被)微量元素复合多矿在流散性、吸潮性、对油脂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氧化破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项目进一步以黄羽肉鸡为试验对象进行动物饲喂应用对比研究。旨在比较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寡糖型复合多矿和纯无机包被颗粒型复合多矿低剂量添加完全替代无机多矿后,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相关从业者选择合适形态的微量元素复合多矿提供参考依据。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纯无机复合多矿为纯无机微量元素组成的复合多矿(未包被、粉末型)、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螯美221,以羟基蛋氨酸类似物络(螯)合物和甘氨酸络(螯)合物为核心原料),均由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寡糖型复合多矿和纯无机包被颗粒型复合多矿采购自市场。
1.2 试验分组及处理
本试验选取360羽健康、且体重接近(30.07±0.15)g的同一批次孵化的1日龄817肉杂鸡。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试验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公母比例一致。对照组,处理1、2、3和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纯无机复合多矿1 000 g、螯美221 300 g、螯美221 600 g和寡糖型复合多矿500 g和纯无机包被颗粒型复合多矿300 g/t的配合饲料。各组基础日粮一致,基础日粮不添加复合多矿。具体分组见表1。肉鸡饲养分为1~4周和5~8周2个阶段进行,共计56 d。
表1 试验分组
| 组别 | 添加物 | 添加量/(g/t) | 
| 对照组 | 纯无机复合多矿 | 1 000 | 
| 处理1 | 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 | 300 | 
| 处理2 | 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 | 600 | 
| 处理3 | 寡糖型复合多矿 | 500 | 
| 处理4 | 纯无机包被颗粒型复合多矿 | 300 | 
注:其中纯无机复合多矿为市场常用无机多矿方案(硫酸铜:6.4 g/kg;硫酸亚铁:90 g/kg;硫酸锌:70 g/kg;硫酸锰:106 g/kg;均以元素计);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为以羟基蛋氨酸络(螯)合物和羟基蛋氨酸络(螯)合物为核心原料;寡糖型复合多矿和纯无机包被颗粒型复合多矿添加量设计参考其产品说明推荐剂量进行添加。
基础日粮参照NRC(1994)和NY/T 33—2014《鸡饲养标准》中黄羽肉鸡营养需要,以玉米、豆柏等为主要原料配制。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4。
表2 1~28 d肉小鸡饲粮组成 /%
| 原料组成 | 对照组 | 处理1组 | 处理2组 | 处理3组 | 处理4组 | 
| 玉米 | 56.65 | 56.65 | 56.65 | 56.65 | 56.65 | 
| 豆粕 | 36.00 | 36.00 | 36.00 | 36.00 | 36.00 | 
| 豆油 | 3.00 | 3.00 | 3.00 | 3.00 | 3.00 | 
| 磷酸氢钙 | 1.80 | 1.80 | 1.80 | 1.80 | 1.80 | 
| 石粉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 98% DL-蛋氨酸 | 0.10 | 0.10 | 0.10 | 0.10 | 0.10 | 
| 食盐 | 0.30 | 0.30 | 0.30 | 0.30 | 0.30 | 
| 禽用多维 | 0.04 | 0.04 | 0.04 | 0.04 | 0.04 | 
| 氯化胆碱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 植酸酶 | 0.02 | 0.02 | 0.02 | 0.02 | 0.02 | 
| 抗氧化剂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 麦饭石 | 0.79 | 0.86 | 0.83 | 0.84 | 0.86 | 
| 纯无机复合多矿 | 0.10 | 0 | 0 | 0 | 0 | 
| 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 | 0 | 0.03 | 0.06 | 0 | 0 | 
| 寡糖型复合多矿 | 0 | 0 | 0 | 0.05 | 0 | 
| 纯无机包被颗粒型复合多矿 | 0 | 0 | 0 | 0 | 0.03 | 
| 合计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每千克饲料含:VA 130 00 IU,VD3 40 00 IU,VE 32 IU,VK3 4.0 mg,VB1 4.0 mg,VB2 10 mg,VB6 3.2 mg,VB12 0.03 mg,D-生物素 0.24 mg,D-泛酸 20 mg,叶酸 0.2 mg,烟酰胺 40 mg。
表3 29~56 d肉小鸡饲粮组成 /%
| 原料组成 | 对照组 | 处理1组 | 处理2组 | 处理3组 | 处理4组 | 
| 玉米 | 58.55 | 58.55 | 58.55 | 58.55 | 58.55 | 
| 豆粕 | 33.50 | 33.50 | 33.50 | 33.50 | 33.50 | 
| 豆油 | 3.50 | 3.50 | 3.50 | 3.50 | 3.50 | 
| 磷酸氢钙 | 1.90 | 1.90 | 1.90 | 1.90 | 1.90 | 
| 石粉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 98% DL-蛋氨酸 | 0.10 | 0.10 | 0.10 | 0.10 | 0.10 | 
| 食盐 | 0.30 | 0.30 | 0.30 | 0.30 | 0.30 | 
| 禽用多维 | 0.04 | 0.04 | 0.04 | 0.04 | 0.04 | 
| 氯化胆碱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 植酸酶 | 0.02 | 0.02 | 0.02 | 0.02 | 0.02 | 
| 抗氧化剂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 麦饭石 | 0.79 | 0.86 | 0.83 | 0.84 | 0.86 | 
| 纯无机复合多矿 | 0.10 | 0 | 0 | 0 | 0 | 
| 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 | 0 | 0.03 | 0.06 | 0 | 0 | 
| 寡糖型复合多矿 | 0 | 0 | 0 | 0.05 | 0 | 
| 纯无机包被颗粒型复合多矿 | 0 | 0 | 0 | 0 | 0.03 | 
| 合计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0 | 
每千克饲料含:VA 130 00 IU,VD3 40 00 IU,VE 32 IU,VK3 4.0 mg,VB1 4.0 mg,VB2 10 mg,VB6 3.2 mg,VB12 0.03 mg,D-生物素 0.24 mg,D-泛酸 20 mg,叶酸 0.2 mg,烟酰胺 40 mg。
表4 营养水平
| 营养水平 | 肉小鸡(0~28天) | 肉中鸡(29~56天) | 
| 代谢能(MJ/kg) | 12.22 | 12.43 | 
| 粗蛋白 | 20.10 | 19.20 | 
| 钙 | 1.11 | 1.13 | 
| 有效磷 | 0.54 | 0.55 | 
| 赖氨酸 | 1.02 | 0.96 | 
| 蛋氨酸 | 0.42 | 0.41 | 
1.3 饲养管理
采用平面笼养,24 h光照,全程自由采食和饮水。第一周温度控制在35 ℃。第二周在32 ℃,第三周在29 ℃,第四周及以后温度控制在24 ℃。室内湿度保持在60%~65%之间。7日龄和14日龄时分别接种新城疫-传支二联苗(点鼻滴眼)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饮水免疫),21日龄与28日龄时分别再次进行新城疫疫苗和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35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
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1.4.1 生长性能
每天记录温度、湿度和各组死淘鸡数。以重复为单位, 分别于试验第1、29与57 d对体重、饲料剩余量称重,并据此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死淘率。
1.4.2 性能测定
6周龄和8周龄时对公鸡的鸡冠进行测定。冠高:从冠基部到最高冠齿的垂直距离;冠长:鸡冠的最前点与最后点的直线距离。
1.4.3 屠宰性能与肉质测定
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取2只鸡(接近平均重)。
体尺及屠宰性能的测定:按《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 进行,测定指标包括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胫长。
滴水损失测定:屠宰后取腿肌、腿肌顺肉样肌纤维方向切成2 cm厚的肉片,称重(W1)。用铁丝钩勾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铁丝另一端从塑料杯底部穿过,使肉样悬于塑料杯内,用保鲜袋装好塑料杯,扎好袋口后置于4 ℃左右的冰箱。24 h取出肉样,用洁净滤纸轻轻拭去肉样表层水分后称重(W2)。
24 h滴水损失(%)=[(W1-W2)/W1]×100 (1)
pH值测定:取左侧胸肌、腿肌,45 min后将pH计的电极完全包埋到肉样中,使其与肌肉中的组织液充分接触,待pH计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测定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SPSS 软件ANOVA法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试验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5)
表5 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组别 | 初重 /g | 阶段重 /g | 平均日增重 /[g/( 只·d)] | 平均日采食量 [g/( 只·d)] | 料重比 | 死亡率 /% | 
| 1~28 d 对照组 | 
 33.05±0.16 | 
 611.25±35.03 | 
 20.65±1.25ab | 
 40.62±2.15ab | 
 1.97±0.05a | 
 1.39±2.78 | 
| 处理 1 组 | 33.07±0.21 | 630.36±15.92 | 21.33±0.57a | 40.71±1.31a | 1.91±0.04b | 1.39±2.78 | 
| 处理 2 组 | 33.06±0.14 | 610.25±3.48 | 20.62±0.13ab | 39.32±0.36ab | 1.91±0.01b | 1.39±2.78 | 
| 处理 3 组 | 33.08±0.12 | 589.56±21.40 | 19.88±0.76b | 38.10±1.20b | 1.92±0.02b | 1.39±2.78 | 
| 处理 4 组 | 33.09±0.11 | 601.23±37.47 | 19.97±1.03ab | 39.35±2.11ab | 1.97±0.01a | 5.56±4.54 | 
| 29~56 d | 
 | 
 | 
 | 
 | 
 | 
 | 
| 对照组 | 611.25±35.03 | 1 812.17±88.85 | 41.90±1.48 | 105.10±3.94 | 2.51±0.09 | 1.47±2.94 | 
| 处理 1 组 | 630.36±15.92 | 1 820.37±21.16 | 42.50±0.98 | 103.27±4.51 | 2.43±0.08 | 0.00±0.00 | 
| 处理 2 组 | 610.25±3.48 | 1 803.20±41.00 | 42.61±1.43 | 103.64±2.50 | 2.44±0.06 | 0.00±0.00 | 
| 处理 3 组 | 589.56±21.40 | 1 774.85±55.27 | 42.33±1.34 | 102.35±4.32 | 2.42±0.09 | 0.00±0.00 | 
| 处理 4 组 | 601.23±37.47 | 1 799.51±101.05 | 41.90±3.68 | 105.00±5.50 | 2.51±0.10 | 1.47±2.94 | 
| 1~56 d | 
 | 
 | 
 | 
 | 
 | 
 | 
| 对照组 | 33.05±0.16 | 1 812.17±88.85 | 31.27±1.25 | 72.86±3.03 | 2.33±0.07 | 2.78±5.56 | 
| 处理 1 组 | 33.07±0.21 | 1 820.37±21.16 | 31.92±0.38 | 71.99±2.34 | 2.26±0.06 | 1.39±2.78 | 
| 处理 2 组 | 33.06±0.14 | 1 803.20±41.00 | 31.61±0.73 | 71.48±1.24 | 2.26±0.03 | 1.39±2.78 | 
| 处理 3 组 | 33.08±0.12 | 1 774.85±55.27 | 31.10±0.99 | 70.23±2.22 | 2.26±0.07 | 1.39±2.78 | 
| 处理 4 组 | 33.09±0.11 | 1 799.51±101.05 | 30.94±2.33 | 72.17±3.73 | 2.34±0.06 | 6.95±5.32 | 
注:同列数据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
由表5可知,试验前期1~28 d,处理1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均显著高于处理3组(P<0.05),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全程1~56 d,处理1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最大,分别比对照组、处理2、处理3和处理4组高2.08%、0.98%、2.64%和3.17%(P>0.05)。
试验前期1~28 d,对照组和处理4组料重比一致,显著高于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组(P<0.05);试验全程1~56 d,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组料重比基本一致,分别比对照组和处理4组降低3.00%、3.42%(P>0.05)。
试验全期1~56 d,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组全程死淘率基本一致,分别比对照组、处理4组降低50%和80%(P>0.05)。
2.2 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6)
表6 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组别 | 屠宰率 /% | 半净膛率 /% | 全净膛率 /% | 腿肌率 /% | 胸肌率 /% | 胫长 /mm | 
| 对照组 | 91.46±0.69b | 84.98±1.08b | 69.73±1.37 | 19.41±0.38 | 17.38±1.01 | 75.20±2.60 | 
| 处理 1 组 | 91.85±1.01b | 85.12±0.68b | 69.31±0.81 | 19.45±1.15 | 17.57±1.44 | 70.51±6.53 | 
| 处理 2 组 | 93.74±1.21a | 86.75±0.67a | 70.17±0.90 | 21.24±2.07 | 18.60±2.43 | 72.97±3.30 | 
| 处理 3 组 | 92.47±0.91ab | 85.41±1.31ab | 70.08±3.07 | 20.24±0.50 | 18.47±1.23 | 74.35±2.99 | 
| 处理 4 组 | 92.25±0.72b | 85.62±0.88ab | 69.39±0.98 | 19.64±1.38 | 18.40±2.16 | 73.08±4.32 | 
由表6可知,处理2组屠宰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1、处理4组(P<0.05)。处理2组半净膛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1组(P<0.05)。处理2组全净膛率、腿肌
率、胸肌率、胫长最高,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
2.3 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鸡冠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见表7)
| 冠高(mm) | 冠长(mm) | pH 45min | pH 24 h | 24 h胸肌滴水损失% | 24 h腿肌滴水损失% | |||
| 
 | 
 | 
 | 胸肌 | 腿肌 | 胸肌 | 腿肌 | 
 | 
 | 
| 对照组 | 27.97±1.88 | 57.16±2.45 | 6.40±0.19 | 6.67±0.08 | 5.49±0.20 | 6.07±0.38 | 7.02±3.99 | 7.12±4.85 | 
| 处理1 | 28.05±2.39 | 57.50±3.76 | 6.27±0.23 | 6.56±0.30 | 5.98±0.06 | 6.65±0.19 | 3.60±1.86 | 5.07±2.04 | 
| 处理2 | 28.83±0.91 | 58.34±2.38 | 6.36±0.07 | 6.74±0.06 | 5.97±0.08 | 6.53±0.12 | 3.18±1.28 | 3.67±2.21 | 
| 处理3 | 26.53±1.36 | 56.39±3.01 | 6.50±0.20 | 6.71±0.09 | 5.99±0.11 | 6.14±0.10 | 4.15±1.47 | 5.20±0.97 | 
| 处理4 | 26.72±0.50 | 56.56±1.68 | 6.37±0.05 | 6.75±0.15 | 5.98±0.06 | 6.33±0.15 | 3.77±2.39 | 4.86±2.41 | 
由表7可知,处理2组冠高和冠长最高,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胸肌pH45 min值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1组胸肌和腿肌pH24 h值相比pH45 min值下降最大,综合分析处理1组和处理2组24 h后胸肌和腿肌pH值下降最低。
处理2组24 h胸肌滴水损失最低,分别比对照组、处 理1、 处 理3、 处 理4组 降 低54.7%、11.7%、23.4%、15.6%,但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2组24 h腿肌滴水损失最低,分别比对照组、处理1、处理3、处理4组降低48.5%、27.6%、29.4%、24.5%,但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不同剂型复合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肉鸡生长性能直接影响养殖经济效益。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1~28 d),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复合多矿对黄羽肉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显著影响,其中添加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300 g/t的处理1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添加寡糖型复合多矿500 g/t的处理3组(P<0.05)。添加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300 g/t的处理1组料重比显著低于添加纯无机复合多矿1000 g/t 的对照组和添加纯无机包被颗粒型复合多矿300 g/t的处理4组(P<0.05)。试验全期(1~56 d),不同处理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死淘亡均以添加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300 g/t的处理1组最优,其次是添加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600 g/t的处理2组,优于添加高剂量无机微量元素复合多矿的对照组。赵军等[1]、陆娟娟等[2]、宋琼莉等[3]研究发现,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低剂量的氨基酸络(螯)合铜、铁、锌、锰替代高剂量的无机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鸡生长性能,与本试验结果趋势一致。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纯无机包被颗粒型复合多矿300 g/t的处理4组黄羽肉鸡肉小鸡阶段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并未出现改善趋势,与胡世忠等[4]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在黄羽肉小鸡阶段,添加氨基酸络(螯)合型复合多矿300 g/t是一种高效的新型微量元素复合多矿添加剂产品。有研究显示, 寡糖型复合多矿对猪饲料适口性有一定改善,与本试验结果不同,可能与添加水平和肉鸡味蕾数量少、味觉敏锐度低有关[5]。
本试验添加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前期效果优于后期,原因可能是肉鸡在育雏阶段相比后期生长阶段,对微量元素的需要和吸收存在一定差异。
3.2 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肉鸡屠宰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复合多矿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研究报道极少。宁红梅等[6]研究结果显示,在罗斯308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蛋氨酸硒、甘氨酸铜、甘氨酸锌可改善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本试验发现,不同剂型复合多矿对肉鸡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胫长无显著影响,对肉鸡屠宰率和半净膛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处理2组屠宰率和半净膛率最高,显著高于添加高剂量无机复合多矿的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说明,适量添加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替代高剂量的无机多矿,在调节黄羽肉鸡屠宰性能方面具有特殊的功效。
3.3 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鸡冠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
在养殖生产中,在追求高生长速度和高饲料报酬的同时,黄羽肉鸡公鸡鸡冠发育情况,也往往被养殖户作为饲料好坏的评价指标之一。本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复合多矿对肉鸡冠长和冠高无显著影响,其中处理2组冠长和冠高最大。赵振华等[7]研究发现,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与肉鸡鸡冠重显著相关(P<0.05)。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对肉鸡冠长和冠高有改善趋势, 是否与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率的改善,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肌肉pH值和滴水损失是评价肉品质的重要指标,有机微量元素对畜禽肉品质的研究报道较多[8-10],并得到广泛认可。本试验主要针对几种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复合多矿组合方案全替代高剂量无机微量元素复合多矿对黄羽肉鸡肉品质进行对比研究。本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胸肌和腿肌pH值和滴水损失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发现添加低剂量的以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的处理2组肉鸡肉品质最优,相比添加高剂量无机复合多矿的对照组,腿肌和胸肌在24 h后pH值下降幅度明显降低,且滴水损失明显降低。
4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几种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复合多矿, 对肉鸡生长前期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以添加300 g/t低剂量的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的肉鸡生长性能最优。肉鸡全阶段,不同剂型微量元素复合多矿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说明,添加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300 g/t可替代纯无机微量元素复合多矿,对肉鸡生长性能无影响,甚至更优。
以屠宰性能、鸡冠发育和肉品质为评价指标,添加600 g/t的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最优。说明添加氨基酸络(螯)合有机复合多矿600 g/t相比其他剂型复合微量元素可完全替代纯无机微量元素复合多矿。
 
          